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税务政策,以下为合法合规的“公转私”情形及注意事项:
一、常见合法情形
发放工资薪金
公司按月通过公户发放员工工资,并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(3%-45%税率)。
需签订劳动合同、缴纳社保,并留存工资表及考勤记录。
支付劳务报酬
向个人支付咨询费、设计费等劳务报酬,需代扣个税(20%-40%税率),并要求收款方提供发票。
单次劳务报酬≤800元免税,超过部分按20%起征。
股东税后分红
公司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后,以分红形式转至股东账户,需代扣20%个人所得税。
需通过股东会决议,并完成税务申报。
差旅费报销
员工因公出差垫付费用,公司通过公户转账报销,需保留出差票据(如车票、住宿发票)。
备用金借款需在业务完成后实报实销。
个人独资企业利润分配
在税收洼地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,完成经营所得个税后,可将税后利润分配至负责人账户(核定税率低至1.5%)。
需确保业务真实,避免虚开发票风险。
二、其他合规情形
归还个人借款
公司向员工或股东借款后及时归还,需签订借款协议,避免长期挂账引发税务稽查。
若借款未约定利息,需注意是否被视同分红征税。
向个人采购物资
向自然人采购商品或服务,取得税务局代开发票后,可公转私支付款项。
单次采购金额≤500元可凭收据入账。
支付赔偿金/违约金
因合同违约支付赔偿金,需留存合同、协议等证明材料。
若属于价外费用,需并入销售额缴纳增值税。
租赁个人资产
公司租赁个人房产、车辆,支付租金时可公转私,需取得发票(个人需到税务局代开)。
若合同约定水电费由公司承担,需取得分割单等凭证。
三、风险提示
税务监管重点
银行与税务部门共享大额交易信息(单笔≥5万元),频繁转账可能触发稽查。
四大行业(建筑、房地产、批发零售、汽车销售)被重点监控。
禁止行为
虚构交易转移资金(如虚假劳务、虚假采购)。
长期挂账未归还借款或分红未代扣个税。
通过“私户避税”逃避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。
四、合规建议
凭证留存:所有转账需附合同、发票、收据等证明材料。
税务规划: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(如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),但需业务真实。
及时申报:工资、分红、劳务报酬等需按时完成个税申报。
如需进一步优化税务成本,建议咨询专业机构,结合业务实际设计合规方案。